爱阅读|《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

《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看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副标题“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去的,好奇会是怎样的不一样的成功。

读完后,整体感觉有点“丧”。

书中的成功的确不一样——“成功天注定,个人努力不是决定性因素”,和自己接受成功理念“人定胜天”、“靠自己”,“独立努力”传统教育相违背。

  • 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 还有必要努力吗?

  • 命能改变吗?

本来期望通过本书指点迷津得到成功的秘籍,成功秘籍没有得到但却重新定义了成功。

书,通过分享故事讲述了成功的影响因素,可读性极强,阅读过程是愉快的。

本书分为了2部分,9个章节

graph LR
A(异类)-->B1(机遇)
A-->B2(文化传承)
B1-->C1(优势积累)
B1-->C2(10000小时定律)
B1-->C3(智商很难区分两个聪明的孩子)
B1-->C4(天才的忧伤)
B1-->C5(最好的时代)
B2-->C6(文化差异)
B2-->C7(飞机失事)
B2-->C8(努力工作)
B2-->C9(牺牲自己部分个性)

每个章节都是独立的,真实故事分享如同读故事书般和窥视别人八卦般的愉悦。

9个故事中,印象最深并有所触动的是优势积累,10000小时定律、飞机失事、内在优势。

01

优势积累

英超足球运动员,捷克冰球运动员的天才们居然和他们自己的生日有关系。

因为选拔运动员的年龄界限,年龄大身体素质好成了运动员的优势,同年的年龄小却连机会都没有的,那么是相差一天也不行。

即便是同时开始训练年龄大的人经过长期运动慢慢就和其他人拉开了差距,最后成为出色的天才。

这就是优势积累,刚开始的只有一点点优势,这点优势慢慢的积累扩大,最后成了人们眼中的天才。

02

10000小时定律

这个故事里,惊喜的是原来比尔·盖茨是这样的。以前大家津津乐道比尔·盖茨大二退学就开始创业的故事。

原来是比尔·盖茨在退学前已经练习了10000小时的计算机,在计算机严重匮乏的年代,他居然为了练习编程,每天凌晨3点到学校机房练习。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唯有坚持才能成功,这不正好印证了那句“再伟大的梦想也需要傻逼般的坚持”。

这本书写于2008年,近几年有论证说“10000小时定律”是伪理论,不论它是不是伪理论但有一个观点是对的,那就是坚持反复刻苦练习。

03

飞机失事

飞机失事这个章节对于我来说是扫盲。

空难居然是缓和语言导致的。大韩航空全球第一4.7%的飞机失事率,除去飞机故障等原因就是缓和语言了。

缓和语言:指的就是低调处理所说内容以取悦听众。当我们表示礼貌和恭敬,或者感到害羞和窘迫时,我们通常会这么说。

比如有些人,说话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即使他批评你工作粗心,也不会说:“你工作太粗心了。”而是说:“工作做得不错,如果能细心点,那就更好了。”

如书中例举的飞机失事的黑匣子记录正副机长谈话内容直接证明了缓和性语言的破坏性。

1997年,大韩航空801航班失事坠毁,导致228人遇难。

事后调查时,人们吃惊地发现,这次飞机失事竟然与机组成员使用缓和性语言有关。

事故发生时候,天气恶劣,机长要靠肉眼观察降落在关岛机场。

但随机工程师表示反对,他说:“机长,气象雷达发挥了不少作用。” 随机工程师其实想说,机长,肉眼观察是不行的,还是看雷达吧。但他不敢直说,只敢拐弯抹角地说“雷达发挥了不少作用”。机长说,“是的,的确很有用。”机长根本没GET到随机工程师到底想说什么。然后,飞机就撞山上了。

缓和语言最大的特征——暗示性,在遇到危机时缓和语言根本没有办法正确准确的表达出危害程度,这样势必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语言准确性,不要用试探性,暗示性语言。

04

内在优势

个人优势的形成,是要追寻到文化起源的。

刻苦努力是亚洲人的基本品质,这个品质居然和“稻田文化”有关,稻田需要精耕细作,土地上需要增大产量那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就必须通过努力实现。

这种文化形成后,世代影响,形成了代代人的特征,成为了群体共同优势。

努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努力只是我们本能反应而已。我们应该努力,并且发挥努力品质的优势,获得更大的成功。

合上《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虽然有点“丧”,但是回味每个故事,其实这本书在强调努力,只是不是用我们习惯的“鸡汤”方式来告诉我们成功方法是什么。

本书不是丧,恰恰通过这些故事说明成功的本质——成功不是蒙头去蛮干,而是要了解时代背景,充分了解文化根源,个人特质,把握机遇,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力量提高成功概率。

阅读是一件小事儿,爱上阅读,爱上世界,愿我们都爱上阅读,打开新世界任意之门。

标签

评论


© 2021 成都云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