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未支付”霸屏,是不是已让你爽翻
上周末播出的《奇葩说》讨论了一个很带劲儿辩题“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信息”。本期《奇葩说》高潮爽点来自于辩手子寅“已回未支付”的梗,创造了93:7记录。
子寅是反方选手观点“不该回”,程序员看问题的角度有点意思。当别人还在讨论该不该时,增加一个产品功能“已回未支付”就解决掉所有难题也重新定义了知识付费。
“已回未支付”——你想看消息,你就得先付钱。
“已回未支付”这个功能对于“打工人”的你来讲也太爽了,直接霸屏问鼎了周末的热搜榜。“已回未支付”终于实现了“打工人”们不被老板白嫖,可以享受下班后的自由了。
实现”已回未支付“这个功能真的就能充分享受下班自由的时间吗?也许就如《奇葩说》的所有辩题一样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正反方观点。
与其感受“已回未支付”这个功能带给“打工人”昙花一现的爽,不如弄清楚为什么要工作才是治愈被工作碾压“打工人”的痛。
工作本质是什么?
- 工作本质是价值交易。
价值交易基于计算价值匹配的,“打工人”能交换的就是体力、脑力、时间,那“下班时间”被占用就是毋庸置疑需要付费。
企业如果买了“打工人”的“下班时间”,那对下班时间的工作质量肯定会有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质量要求”那还要付费吗?没达到要求不付费你又会说企业白嫖,要达到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外还有脑力,这笔账怎么算都好像理不清。
- 工作本质是帮助他人。
工作的共同点——帮助他人。任何工作实质都是与人打交道最后落地实施形成结果。工作就是让使用你产品的人开心、让看你作品的人能共情、让和你一起工作的轻松......所以工作的本质是帮助他人。
就如薛兆丰说的一样“工作就是把别人的辛苦变成自己的辛苦,把别人的不舒适变成自己的舒适”。帮助别人似乎不用像交易一样用钱来衡量把工作上升到了脱俗的至高境界,不谈钱只谈“帮助别人”这不像极了不以结婚为前提的恋爱是耍流氓的行为吗?
工作的本质是价值交易亦或是帮助他人,似乎都不能全面诠释工作的真谛。“打工人”们就算彻底了解清楚工作本质就毫无怨言不抱怨的工作吗?
工作本来就是违反“人性”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把找一份“离家近、工资高、轻松”的工作视为目标。就如辩手打辩的观点一样“90%的工作都是不喜欢的工作”,也就是说只有10%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工作。
10%概率太低,抱怨工作其实就是抱怨自己无法成为那10%的幸运儿。与其抱怨成不了10%的幸运儿,不如正确的工作。大部分人抱怨工作除了《奇葩说》这期的辩题“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信息”,还有工资低、任务重、人际关系复杂、学习新东西太复杂、难度太大、通勤时间太长、公司环境太差......这些表象因素,其实归根都是没有摆正自己在工作中的身份和心态,即没有正确的工作。
正确地工作胜过正确的工作。当你调整心态,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工作才会越来越开心,随之而来成就感也会越来越强。
近期评论